本網訊(通訊員 許斌 董建新)近年來,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以實施河北省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優質校建設為契機,順應“互聯網+”的新趨勢,遵循國家數字校園規范標準,圍繞“智慧校園”建設目標,創新工作機制,優化網絡育人平臺功能,打造以網上辦事大廳、服務開放平臺、主數據管理平臺、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四個平臺為框架,以業務系統建設為核心,以校本數據中心為基礎,以資金投入為保障的科學建設體系,努力保障學院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高質量運行,學院信息化建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網絡育人樹起新標桿,以高質量的智慧校園建設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
完成信息化整體架構。學院智慧化校園平臺的實現基于數據、身份、信息的集成,在平臺上構建業務、整合流程、體現服務、積累數據。成為學院的業務、流程、服務、數據一體化平臺,從業務開展和流程執行層面整合,實現數據融合,消除信息孤島,做到讓各業務部門多種業務,同一來源;讓終端用戶一次填報,重復利用。
以角色視角重構校內應用。在校內通過服務封裝和流程重組的方式,將原先管理信息系統的業務重新通過服務的方式進行展現,并通過基礎支撐平臺的組件化能力,組裝成新的業務,為廣大師生提供服務。針對包含教師、學生、職工、管理人員等幾大角色,提供除了原有行政管理類外的全維度服務,覆蓋生活、工作、教學、科研等諸多方面。讓學院的信息化建設真正面對全校人員發揮作用。提升信息化建設成果的使用價值,增加全院師生對信息化建設成果的信賴程度。同時,收集大量傳統管理信息化建設無法獲取到的校內數據,為后期決策分析提供數據支持和數據基礎。
綜合數據服務建設。面向師生開展整體服務信息化升級工作,將學生的各類日常業務進行全面服務化,覆蓋整個學生工作管理的生命周期;面向教職工實現各類跨部門業務流程整合,提高教職工的辦事效率。以數據中心為基礎支撐,以學院業務應用產生的數據為支點,為具體的業務提供大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為學院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全面提升學院的信息化水平。
實現“互聯網+”校園,形成長效發展生態。在滿足校內業務的基礎上,進行互聯網服務融合,提供可與校內業務進行深度融合的互聯網信息化服務,在豐富校園信息化內涵的同時,借助互聯網資源,提升校內業務。學院在完成核心管理業務的服務化改造后,進一步關注后續的發展與服務能力的迭代,引入生態開發體系,將信息化建設的內容通過賦能的方式傳遞到學院內部,讓學院自身具備根據用戶需求和業務發展進行信息化的持續發展。
通過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標準規范與共享平臺建設和關鍵應用系統建設,學院不斷推進教學、圖書、檔案等數字資源與應用系統的整合,建設基于資源學習、評價、交互的網絡學習平臺,拓展方便師生隨時隨地學習;建成以業務為主線的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平臺,打造個人信息服務中心,為全校師生提供更及時、便捷的服務。最終對校園一卡通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將學生綜合管理體系、教學綜合管理體系、教工綜合管理體系、一卡通系統、水電綜合節能平臺、校園安防系統、有線電視系統、電話系統等逐步與智慧校園基礎平臺對接,實現通信服務、教學工作、學習活動、管理工作和學校設施的整體結合,從而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校園模式,以校園信息化為引擎,不斷探索學院網絡育人新路徑。
2022年是學院全面提升學院教師信息化水平的一年,通過校外進修、校內交流學習的方式以點帶面的提升專業人才信息化素養,以標準先行、逐步推進的模式豐富業務系統,以一崗雙責的模式完善發展機制。未來,按照學院黨委確立的“質量興?!鞭k學方略,學院信息化發展將著力深化內涵建設,不斷推進信息資源標準規范,融合線上線下教育方式,以學分課程為主、培訓講座為輔的信息素養教育活動。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提高建網用網管網能力,加強師生網絡素養教育,引導師生增強網絡安全意識,遵守網絡行為規范,養成文明網絡生活方式。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守護好網絡精神家園,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優勢,實現差異化傳播,不斷提升學院文化在師生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保障軟硬件網絡安全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學院信息化建設質量,堅持走出有學院特色的信息化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