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張瑤)為了解中醫藥的防病治病功效,結合傳統節日端午戴香囊的風俗,河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的同學們在閆茹老師“中藥天地”的校本課上開展了“手工制香囊,預防傳染病”的勞動實踐課程。
“中藥天地”校本課是河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為落實“雙減”政策而開設的特色課程。課上,同學們不僅了解了一些中草藥的性味歸經、樣貌特征、功效禁忌等知識,還在課上親手制作香囊,拉近與中草藥的距離。大家圍坐在一起,把艾葉、菖蒲、白芷、薄荷、霍香、丁香等八味中藥材研磨成的粉末混合在一起,做成了上百個香囊。這些香囊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
“中藥天地”校本課的同學們、四4班的同學們以及學校頂崗實習教師等都參與到動手制作香囊的過程中,并通過義賣的方式,把賣香囊的錢用于救助流浪小動物。同學們在校園、社區、公園進行義賣。他們一邊宣傳祖國傳統中醫藥的知識,一邊普及端午節日風俗習慣,一邊通過救助流浪動物的宣傳展板進行義賣講解。
最是書香能致遠,最是藥香能祛病。同學們通過動手制作中藥香囊不僅加深了對中醫藥的認知和了解,懂得了端午時節蚊蟲活躍,運用中藥香囊防病祛疫,文化寓意深遠,同時還在義賣中,樹立仁愛之心,用行動促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